新聞台

92年1月9日 聯合報 巧克力囊腫非關巧克力

2007/3/6
陳光煒/衛生署桃園醫院婦產科主任/

有些婦女常抱怨,少女時期月經來時會下腹痛,長輩告訴她,這是經痛,長大了就會好;成年,仍揮別不了經痛,這時母親又說,結婚後就會好;等到結婚時,經痛卻仍不斷折磨,週遭的朋友安慰,生了小孩就會好;婚後幾年無法懷孕,到醫院檢查,醫師卻告訴她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症,伴有卵巢巧克力囊腫,並且不易受孕。

這個消息令患者很吃驚,卻又覺得自己並不愛吃巧克力糖,怎麼會得卵巢「巧克力」囊腫呢?其實,這種例子屢見不鮮,只是常被忽略而已。

經痛,在台灣婦女的發生率有多少,研究報告並不多;依國外報告,一般推估約60~70% 的婦女有此困擾,其中三分之一需接受治療,並有 15% 遭受經痛困擾的婦女甚至因此影響日常作息。

經痛的原因可大可小,一般而言,如果單純的由月經時子宮內膜組織釋放出前列腺素刺激體內,造成所謂的「原發性經痛」,治療上只要服用口服避孕藥或一些抑制前列腺素形成的止痛劑即可。


不幸的是,仍有許多其它因素會造成經痛,這稱為「次發性經痛」,例如子宮頸口狹、骨盆腔炎、避孕器裝置不適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,臨床上必須針對這些個別因素加以處理,經痛才得以解除。

如果是因子宮頸狹窄而造成經痛,則必須對子宮頸加以擴張;如果是避孕器所致,則避孕器需取出;而這當中最令患者,甚至醫師困擾的就非子宮內膜異位症莫屬。

在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前,必須先了解女性月經週期的形成。

正常女性月經週期是經由雌性激素刺激子宮內膜的成長,而在月經週期的後半段加上黃體激素的作用,因而使子宮內膜型態改變,最後隨著體內此二激素的濃度下降,子宮內膜跟著剝落,形成所謂的月經。


這些原本該存在子宮腔內、週期性成長剝落的子宮內膜組織如果跑到身體其它的部位,如卵巢、骨盆腔等,即形成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,並常伴隨性交疼痛;因為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仍會週期性的成長、剝落,但卻無法像月經般可經陰道排出體外,它們會堆積在附著處,如果在卵巢,即形成俗稱的「巧克力」囊腫。

子宮內膜異位症,在一般育齡婦女發生率約 7~10%,而不孕症婦女卻高達 30~50%,充分說明了與不孕症的關係。
一般認為,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像溶解的巧克力糖般會造成腹腔內粘連外,更會藉著體內免疫機轉的變化而損及精子、卵子及胚胎,因而造成不孕。

因為內膜異位症的大小,可由幾毫米至數十公分,所以臨床常用的診斷工具-超音波,並不一定能診斷出來;另一種血中腫瘤標記CA-125 的檢測亦只能作為參考。

真正能正確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症,唯有靠腹腔鏡檢查。腹腔鏡除了用做診斷工具外,對於病灶更可直接切除或經由電燒、雷射加以去除。

外科手術治療可說是目前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最有效的療法。內科保守療法包括使用口服避孕藥、療得高、黃體素與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,目前並無明確的療效。一般認為只能有「抑制」的效果,而不能達「治療」的目的。

一般把內科療法放在術後的補助治療,更有一些學者主張在術前先行內科療法,使不正常的內膜異位組織萎縮,以期使手術能更完全切除病灶,並保留更多正常組織。

經痛雖是一種常見的婦女疾病,但因常伴有潛伏的一些疾病,除了不應等待它自然消失外,宜積極尋求診斷與治療,尤其是伴隨著性交疼痛與不孕的婦女,更應考慮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性。

然而,儘管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被與不孕症劃上等號,隨著目前醫學的進步,這已非無解的難題。
桃園惠生婦產科 http://www.forson.com.tw TEL:03-3397711

上一頁